天津市桂順齋糕點食品二廠是有著近百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 “桂順齋”產品商標注冊廠家。是天津市生產清真糕點、月餅、餅干、湯圓、麻花的知名企業,種類齊全,生產銷售八類傳統風味的糕點食品三百余種,有較高的美譽度和市場占有率。

桂順齋是一個糕餅店品牌,總部位于天津市南開區西營門外大街128號,目前已在廊坊、北京、天津、銀川、滄州、等城市設立了分店。
近幾年,獲得的榮譽有“全國百城百佳安全食品營銷工程”首批試點單位;“桂順齋”品牌糕點、餅干、月餅系列產品,被中國質量萬里行天津投訴站列為質量無投訴跟蹤產品;在03年中國著名月餅品牌評議推薦活動中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“知名月餅”;03年被中國焙烤協會授予“全國特色糕點”、“中國名點”的稱號;04年被授予“優質放心月餅”、“天津市消費者最喜愛的月餅”、“天津市十佳月餅生產企業”;03、04年連續被評為“天津市場暢銷品牌”、“創新發展突出貢獻先進集體”、“九五”、“十五”先進集體;05年“桂順齋”牌清真糕點食品被市消協評為“消費者放心食品”、“全國商業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”;被評為“優秀月餅品牌”、“消費者最喜愛的月餅”,等等。

“桂順齋”的歷史淵源流長。“桂順齋”史創于1924年,創辦人劉星泉,回族,北京通縣張家灣人,年幼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,17歲時由北京闖天津,當時孓然一身,先是在比利時電車公司當售票員,后又為稽查員、管理、電車票務。因其勤奮好學,對京城小吃情有獨鐘,自己做一些小點心、茶點等送到當時達官顯貴人家及南市地區的一些娛樂場所,受到這些人的喜愛,后來越做越紅火。省吃儉用積累了一定資金,在南市大興街34號專門成立了生產糕點作坊,當時規模有兩層小樓,使用面積達到上千平米。制作各式糕點,當時恰逢其大女兒劉淑桂降生,就以其桂字為頭起名“桂順齋”。主要經營湯圓、秫米粥、麻醬火燒、堆餑餑等京式小吃。由于生產作坊靠近南市娛樂場所集中之地,其經營的小吃很受游客的喜愛,生意日趨興盛,在銷售量劇增情況下,在南市蘆莊子開設了一個甜食店。又從北京聘來三位制作宮廷甜食的高手呂春榮、孟茂、安旺,他們使用真材實料精工細作,制作出具有宮廷口味的京式糕點,品種多樣,風味獨特,色香味俱佳,打破了當時津門只有大八件糕點的單一局面。特別是從宮廷甜食流傳演繹出京八件、油炸糕點等,例如薩其瑪,滿文譯為漢文“甜美的食品”,使之成為當時津門的遺老遺少,寓公及上流社會爭食的首選,當時買賣越做越紅火。1937年在現和平路哈爾濱道口毗鄰中國大戲院開設第二分店,稱其為下號。當時京劇大師馬連良每次來津演出都要買些“桂順齋”糕點做為宵夜品嘗。

1956年時任糕點同業公會委員,“桂順齋”第二代傳人劉少泉帶頭第一批公私合營,當時有職工80人,2個生產作坊,3個門市部,年產糕點25萬公斤。同時吸收若干小戶成立“桂順齋”糕點加工廠,供應全市清真糕點市場,當時在冊職工多達400多人。“文革”期間生產和經營受到嚴重破壞,加上糕點賴以生存的農副產品原料匱乏,產品質量受到很大影響。粉碎“-”后,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,發展生產和改善人民生活提到重要位置,使“桂順齋”這棵老樹又結新果。按照傳統配方、工藝組織生產出斷檔多年的酥合子、一品桃、薩其瑪等品種,同時在恢復挖掘傳統產品基礎上,迎合市場需求,不斷調整產品結構,創新品種,把清真糕點、中西點類產品不斷擴充,生產起酥系列、丹麥酥餅系列,同時把節令食品經過調整改造,例如綠豆糕,將其做為長年不衰食品供應市場。隨著消費者膳食結構的變化,生產出不含蔗糖的系列糕點、餅干,以滿足市場需求。
下一篇:桂順齋加盟店是配送嗎
        廣告
關注餐聞公眾號 獲取更多餐飲加盟商機